鸭嘴兽(鸭嘴兽科鸭嘴兽属的哺乳动物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鸭嘴兽(duck-billed platypus ) ,是鸭嘴兽科鸭嘴兽属哺乳动物。鸭嘴兽因其吻部似鸭嘴而得名。身体背腹侧扁,流线型;背面深褐色,腹面灰白色到黄色;体表覆盖稠密的防水被毛;尾形与河狸相似;四肢粗短;眼小;幼体有牙齿,长成后即被角质磨垫取代。 最古老的鸭嘴兽于南美洲的6100万年前的地层被发现,其进化史主要是牙齿的退化及身体尺寸缩小。
鸭嘴兽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岛。能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,在溪流和湖泊的岸边筑巢而居。晨昏性活动;每天可以睡14小时;会把毒液当作一种进攻性武器用以在繁殖期维护自己的领地。主要在水底觅食,捕食蠕虫、昆虫幼虫、淡水虾及鳌虾等无脊椎动物。一夫多妻制,交配季节在6-10月,哺乳期3-4个月。笼养状态下,寿命17年,野外有11年后被重捕的记录。
鸭嘴兽在澳大利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常出现在神话故事、歌曲、诗歌或邮票上。20世纪初人类还在为猎取皮毛而捕杀鸭嘴兽,除澳大利亚南部种群灭绝外,鸭嘴兽在其分布区内都还很常见。主要威胁因子是栖息地退化、大坝建设、灌溉、污染、渔网及陷阱。 鸭嘴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列入在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中,为近危(NT)保护等级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鸭嘴兽(鸭嘴兽科鸭嘴兽属的哺乳动物)”的信息,请点击:鸭嘴兽(鸭嘴兽科鸭嘴兽属的哺乳动物)百科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