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住这30个名字!凉山森林火灾牺牲英雄名单公布,最小只有18岁……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3月30日 ,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 森林火灾 。
凉山州、木里县两级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投入 689人 实施灭火作业。
3月31日下午 ,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,突遇山火爆燃, 30名 扑火人员失去联系。
4月1日下午 ,失联的30名扑火人员遗体被找到,其中 27名 为森林消防员, 3名 为地方扑火队员……
在这27名消防员中, 有1位80后,24位90后,还有2位00后。3名地方扑火人员为70后。
(图据 川报观察)
他们一直忙碌奋战在火灾一线, 这一次,巨大的火球瞬间吞噬年轻的他们,再也没能回来。牺牲救火英雄,来自五湖四海。
(图据 川报观察)
他们不是超级英雄,他们只是普通人,但他们却做着最伟大的事。
牺牲的中队长张浩刚结婚不久,但最近他朋友圈的 每一个动态都是在任务途中。
(图据 @三剑客)
另一名牺牲的队友蒋飞飞,最后的朋友圈仍然是 奔赴火场 的画面。
(图据 @三剑客)
他们是火场中的 “逆行者” ,穿梭其间的身影,是对 “英雄” 二字动人的诠释。
对于两个月前刚刚离开消防队伍的大刘而言,此次牺牲的消防队员,全都是他的兄弟。
这里面,年纪最小的, 才18岁 ,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。年纪最大的, 是个小女孩的父亲, 每次任务后,说起 “我家那女娃” ,被熏黑的脸上总会扯出一抹温暖的微笑。
——那是让他们所有人都觉得回到人间的微笑。
大刘有一个微信群,群里13个战友,一夜之间 只剩5个。
3月31日,一位队员在此次任务前,在朋友圈里写着, “来,赌命。”
“这一次,赌输了。” 大刘哽咽道。
(图据 @封面新闻)
4月2日凌晨1时20分,载有木里森林火灾救火英雄遗体的车队抵达西昌。
道路两旁,站满了前来送别救火英雄的凉山人民, “一路走好!”
2日凌晨,在西昌市区通往殡仪馆的路上,群众自发走上街头,手持菊花守候在街道两旁,等待着在火灾中牺牲的救火英雄归来。
(图据 川报观察)
路面上摆放着菊花,写着挽言: 救火英雄一路走好。
(图据 川报观察)
4月2日上午,众多群众自发前往西昌市殡仪馆送别在木里“3·30”森林火灾中牺牲的救火英雄。
(图据 川报观察)
木里森林火灾牺牲英雄申评烈士
4月2日上午,十一届凉山州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召开,专题研究木里“3.30”森林火灾中牺牲人员申报评定为烈士的相关事宜,认为杨达瓦、邹平、捌斤三位同志符合评定烈士的相关条件及要求,决定以州政府名义报省政府审批。
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森林火灾中, 共有30名扑火队员牺牲,其中27人为森林消防员,已经通过相关渠道上报评定烈士。 另外三人杨达瓦、邹平、捌斤为地方人员。
具体为: 杨达瓦 ,男,藏族,1972年8月出生,四川省木里县人,牺牲前为木里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。 邹平 ,男,汉族,1976年6月出生,四川省大竹县人,牺牲前为川林五处工作人员。 捌斤 ,男,藏族,1970年7月出生,四川省木里县人,牺牲前为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村民。
会前, 参会人员集体为牺牲的英雄们进行了默哀。
(图据 @凉山日报)
邻村88名救援人员平安
火灾发生后,另一个村,立波村村委也迅速组织了 88人 的救援队伍,由村支书黄保清和一个组长带队,于3月31日早上出发前往火场进行扑救。
该村文书王先生介绍说,4月1日中午,村支书给他打来电话,通报了88人的情况。 “我们村的人全部平安。” 王先生介绍,由于山上信号差,断断续续说了几句后,电话中断,目前他在村里待命。
(图据 封面新闻)
凉山火场基本得到控制
4月2日6时30分,四川总队攀枝花支队100人、成都大队150人,共250人向火场增援。现场联合指挥部经过现地勘察, 火场已没有明火 ,只有内线悬崖上有少量烟点,已没有蔓延威胁。
目前,后续增援力量暂时原地待命,集中火场现有力量和上午到达的3架直升机实施彻底清理,确保上午实现“三无”。
这次凉山州木里县的森林火灾,经初步判断,是由雷击引起。
那么, 为何会出现雷击火?导致30名扑火队员遇难的轰燃又是什么?
为何会出现雷击火?
雷击不是主因,闪电才是“元凶”
专家解释,四川森林草原火灾成因分为石头撞击引发、雷击(闪电)、人为点燃等几种。
“其实雷击火是‘闪电火’。虽然发生的不多,但也有,而且主要出现在攀西地区。”前述专家介绍,由于干旱河谷、干热河谷气候广布,攀西地区容易出现“干打雷”,即,只打雷不下雨或小雨且伴随闪电。
而遇到冬春季节高温少雨的时候, “干打雷”的闪电就容易引燃树木、地表可燃物,进而引发森林大火。
“特别是这个季节,木里的树木已经干到极容易点燃的地步。”前述专家说,今年入春以后木里县持续高温少雨,出现雷击火并不意外。
(图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)
为何会出现轰燃?
多种因素综合作用
“导致轰然燃的原因有很多。”有专家认为,发生轰燃,是植被茂密、林下可燃物多、地势陡峭、风力大等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前述负责人表示,在地表火产生的热辐射作用下,一定区域的植被被烤到燃烧临界点,并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。在风的作用下,瞬间产生较大面积的立体燃烧,在坡度越大的地方越容易出现和强度更大。
在人员很难快速撤离的情况下,很容易被高温、缺氧等伤害。
“这里全是原始森林,林下可燃物堆积很多。” 专家解释,经过现场勘查,事发地为原始林区,地表主要植被是云南松和杂木。
随着近年来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,特别是天保工程启动后,当地一直处于封山育林状态。地表可燃物堆积越来越多,一旦遭遇明火,将会短时间内出现火势快速蔓延现象。
再加上, 本次森林大火初步判定为地表火。
与火势蔓延快但大部分燃烧树梢的树冠火不同,地表火会引燃地表较厚的可燃物,且燃烧期长,在外在明火作用下,“悲剧就这么在多种因素下发生了”。
(图据 @新华视点)
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
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。”
英雄永垂不朽,
致敬!愿遇难的英雄一路走好!
整理自 | 川报观察 @三剑客 封面新闻 四川观察 | 侵删
你花了 · 秒来阅读
痛别英雄!送您最后一程!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