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

公孙衍

公孙衍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公孙衍

公孙衍(生卒年不详),战国时期魏国阴晋(今陕西省华阴市东)人,纵横家。因曾任魏国犀首(官名),史书多以犀首称之。

公孙衍最初出仕魏国,担任犀首一职,在徐州相王时期主张明面与齐国交好、暗中交结楚国的策略。 秦惠文王五年(魏惠王后元二年,前333年),离魏入秦,被秦惠文王拜为大良造 ,在雕阴之战中为秦国攻取魏国的河西之地。 魏惠王后元六年(前329年),离秦返魏,在陉山之战中击败楚威王。 魏惠王后元十年(前325年),联齐伐赵,攻取平邑、新城。 魏惠王后元十二年(前323年),发起五国相王 ,来联合多国合纵抗秦,但效果不佳。次年张仪便相魏连横。魏惠王后元十六年(前319年),魏国逐走张仪,公孙衍升任魏相。 魏襄王元年(前318年),发动五国合纵伐秦的军事行动,攻至函谷关,并拉拢义渠策应 ;但后来战事失利,各国退兵。 约魏襄王三年(前316年),因与田需政斗失败,被迫离开魏国出任韩相,并介绍田文担任魏相,从而继续合纵的战略。 韩宣惠王十九年(魏襄王五年,前314年),在岸门之战中被秦军大败,标志着其主导的合纵最终失败。 其后公孙衍回魏继续担任魏将 ,一说还曾二次入秦为官。晚年,在魏昭王三年(前293年)伊阙之战后,奉命出使秦国求和。 其后公孙衍事迹未见学界采信的史书记载(详见人物争议)。

公孙衍是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,其主导的合纵声势煊赫,在战国影响深远。时人景春曾评价他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?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”

想要了解更多“公孙衍”的信息,请点击:公孙衍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