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

李旦(唐朝第五位皇帝)

李旦(唐朝第五位皇帝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李旦(唐朝第五位皇帝)

唐睿宗李旦 (662年6月22日-716年7月13日),曾用名李旭轮、李轮、 武轮,唐高宗李治第八子 ,武则天幼子, 唐朝第五位皇帝。

李旦于龙朔二年六月己未日 (662年6月22日)出生在长安东内别殿。 早年封殷王,此后改封豫王、冀王、相王等。嗣圣元年(684年),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,遂立李旦为皇帝,其母武则天临朝称制,李旦居于别殿,不能过问政事。武则天称帝后,建立武周政权,降李旦为皇嗣。圣历元年(698年)李显恢复太子之位,李旦被降为相王。神龙元年(705年),中宗复位后,因为李旦参与了推翻武则天的政变,被封为安国相王,迁太尉。中宗统治时期,政局险恶,李旦皆以恭俭退让而避祸。景龙四年(710年),中宗病逝,韦皇后专权。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,拥立李旦为帝。先天元年(712年),李旦退位为太上皇,然大政仍自掌,太子李隆基继皇帝位。 次年,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同党,始全部归政。 开元四年(716年)崩,年55岁,葬于桥陵。

李旦为相王时曾作诗《侍游应制》,此诗现刻于石淙河摩崖上。其一生两次登基为帝,三次让皇位,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,为后续唐朝的开元盛世创造了条件。 继位后,整修纲纪,裁减冗官,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,当时人们称赞其:“姚宋当国,邪不如正,朝政颇有贞观、永徽之遗风”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李旦(唐朝第五位皇帝)”的信息,请点击:李旦(唐朝第五位皇帝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