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

方孝孺

方孝孺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方孝孺

方孝孺(1357年—1402年7月25日), 字希直,又字希古, 号逊志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浙江宁海人。明朝官员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。

自幼聪明好学,长大后拜名儒宋濂为师,深受器重。1398年,明惠宗朱允炆即位后,遵先皇遗训,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,先后让其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。次年,值文渊阁,尊以师礼。皇帝读书每遇到疑难问题,均宣其御前讲解;凡有国家大事,也命其坐前批答。此时宫中纂修《太祖实录》及《类要》,由方孝孺任副总裁。其后又调任文学博士,奉命与董伦、高逊志等主持京考。燕王朱棣誓师“靖难”,挥军南下京师。皇帝派兵北伐,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多出自方孝孺之手。建文四年(1402年)五月,燕王攻占南京,文武百官见风转舵者居多,唯独方孝孺拒不投降,被下狱后凌迟处死,时年四十六。

方孝孺的政论文、史论文、经典释文、散文和诗文皆为最佳。其著述绝大部分收录在《逊志斋集》中。据《明史》记载:“方孝孺,工文章,醇深雄迈。每一篇出,海内争相传诵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其文章谓:“纵横豪放,颇出入东坡、龙川之间。”撰有《大易枝辞》《周礼考次》等,还有许多著名文学作品,如《蚊对》《指喻》等,每篇都各具特色。因方孝孺殉节后其书被禁,故所流传下来很少,后在海宁一藏家处发现部分遗著,被刊成《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》,共四十卷,流传于世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方孝孺”的信息,请点击:方孝孺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