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薯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菊薯(学名: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(Poeppig) H. Rob.)是菊科、包果菊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, 株高1-3米; 下茎为块状,纺锤状,椭圆形、球形或不规则的瘤状,皮黄色、白色或紫红色不等。地上茎粗大,直立,有分枝。秋季开花,每一枝端都有头状花序,花径只有15-20毫米,外围有金黄色的白舌状花,每花有花瓣14-15枚。此类花的结实性较差。花萼5裂,渐尖,绿色。 瘦果。
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。中国已引种栽培,现在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海南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山东、河北等省都已普遍栽培。 喜温暖、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,耐寒,耐瘠;喜疏松、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;生长适温15-26℃。
多作特菜栽培,也可用于公园、绿地、植物园等丛植于园路边或蔬果专类园中观赏,或用于科普教育素材;本种为古老作物,块茎可食,印第安人生食或熟食; 菊薯原属野生的地下水果。可以生食当水果,具有清热退火,去除便秘,消炎利尿,清肝解毒的功效,还能软化血管,降低血压,适合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食用。菊薯在保护环境、净化空气等诸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,还可以做一些有害气体的指示植物,用途比较广泛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菊薯”的信息,请点击:菊薯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