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姚崇(唐朝政治家)

姚崇(唐朝政治家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姚崇(唐朝政治家)

姚崇(650年-721年9月28日 ),本名元崇,字元之。陕州硖石(今河南三门峡东南)人。唐朝名相、著名政治家,嶲州都督姚懿之子。曾任武后、睿宗、玄宗三朝宰相。

姚崇初以挽郎入仕,迁兵部郎中。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,契丹侵扰河北,连陷数州,军务繁杂,檄书如雪。姚崇剖析若流,皆有条理,得到武则天赏识,擢兵部侍郎、同平章事,迁兵部尚书,名列宰相。神龙元年(705年),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,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,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,受封为梁县侯。后曾被外放亳州等地刺史。唐睿宗复位后,被召入朝,官至中书令,革除弊政,颇有作为,但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而被贬为申州刺史。 唐玄宗亲政后,姚崇拜兵部尚书、同平章事,迁中书令,封梁国公。他提出《十事要说》,力主实行新政,推行社会改革。兴利除弊,整顿吏治,淘汰冗职,选官得才;抑制权贵,发展生产,为“开元盛世”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。 开元四年(716年),姚崇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,开元九年九月丁未日(721年9月28日 )去世,享年七十二岁。

姚崇撰有大量表奏文章,其主旨警告勉励时人注意平日言语,避免祸从口出,反映出唐与武周交替时代严酷的社会现实,以及当时官场的肃杀氛围。《遗令戒子孙文》则是鉴于如房玄龄、杜如晦、等人辛苦终生,但死后子孙无良获罪,家族败落,诫勉子孙不要因家产处置而反目,遗言死后丧事一切从简,切勿厚葬,避免重蹈上述诸家族的覆辙。

概述图片资料来源:

想要了解更多“姚崇(唐朝政治家)”的信息,请点击:姚崇(唐朝政治家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