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郑经(明末清初历史人物)

郑经(明末清初历史人物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郑经(明末清初历史人物)

郑经(1642年10月25日-1681年3月17日), 又名锦, 字贤之、元之,号式天,昵称“锦舍”。 祖籍南安。 郑成功长子,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。

郑经于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,成功率师取台湾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十月,郑经率师东渡,迅速平定叛乱,于翌年正月返回思明。次年十月,清方调集大军,会合投诚诸军及荷兰的舰队进攻金、厦,郑经不敌,退守铜山。康熙三年(1664年)三月,郑经与洪旭等率师东渡,于初十日抵达台湾。接纳洪旭“文事、武备,两者不可缺一”的建议,令各镇于农隙时教习武艺,从此“台湾日盛,田畴市肆,不让内地”。康熙六年至八年(1667年-1669年),清廷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,郑经均坚持“照朝鲜例”,议未成。康熙十六年(1677年),自败回台湾后,郑经心情抑郁,不理政事,日近醇酒妇人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正月二十八日,病卒。

郑经在各族人民与满族统治者矛盾、中华民族与荷兰侵略者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时,坚持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正义立场,坚守金厦,援父复台,反抗清朝的民族压迫和荷兰殖民者的侵略。又继承父志,坚持抗击清荷联合围攻,开发建设台湾,促进台湾社会的进步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。但郑经耽溺声色,导致郑氏集团内讧,又错误利用“三藩之乱”,举兵西征,造成兵败祸闽的严重后果。

(概述图片来源:清人绘《郑经像》)

想要了解更多“郑经(明末清初历史人物)”的信息,请点击:郑经(明末清初历史人物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