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丁肇中(美籍华裔物理学家,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)

丁肇中(美籍华裔物理学家,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丁肇中(美籍华裔物理学家,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)

丁肇中(Samuel C.C.Ting),男,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,祖籍山东日照,美籍华裔物理学家,麻省理工学院教授。

丁肇中早年在大陆上学 ,1948年,随父母去往台湾 。1956年,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 ,1959年,以物理学和数学双学位大学毕业。之后,由理论物理转向实验物理,并先后于1960年、1962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。1963年,前往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。1964年,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。1965年,发现反氘核,并确证了量子电动力学。1967年起,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。1974年,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—J粒子。1979年,发现胶子喷注。1982年,确定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。1994年,起领导AMS实验组,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 。1998年,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-4和同位素氦-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。2015年,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,成为暗物质的研究线索。

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,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、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,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。1976年,凭借发现J粒子,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同年,获得美国政府劳伦斯奖 。并先后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、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、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、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、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,获聘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、上海交通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等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丁肇中(美籍华裔物理学家,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)”的信息,请点击:丁肇中(美籍华裔物理学家,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