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桓公(姜姓齐国第十六任国君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齐桓公(?~前643年),姜姓,吕氏,名小白。齐国第十六位国君(前685~643年在位),春秋五霸之首,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,齐僖公第三子,母为卫姬。
小白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,逃到莒国避难。齐桓公元年(前685年),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后 ,小白抢先回国,在国、高二氏支持下夺取君位。 即位之初,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,整顿内政,把国都分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、分鄙野为五属,寓军事编制于乡里编制中,并推行相地而衰征的制度,通货积财,使齐国日益强盛。齐桓公七年(前679年),在吞并谭、遂、鄣等小国后,小白在鄄会盟诸侯,开始其霸业。 称霸以来,以“尊王攘夷”为旗号,九合诸侯。齐桓公二十年(前666年)奉周王之命伐卫;齐桓公二十三年(前663年)救燕,北伐山戎,击令支、孤竹 ;齐桓公二十七年(前659年)驱逐狄人,救邢,迁邢于夷仪;齐桓公二十八年(前658年)狄人灭卫后,城楚丘,立卫君;齐桓公三十年(前656年)伐楚,在召陵缔结盟约而还。 齐桓公三十四年(前652年),扶持周襄王登上天子之位,次年召开葵丘会盟,受到天子赏赐,标志着其霸业达到顶峰。齐桓公三十八年(前648年),又平戎于周。晚年昏庸,在管仲去世后,亲信易牙、竖刁、开方等人。齐桓公四十三年(前643年),小白病逝(一说被饿死)。
齐桓公文治武功卓著,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,孔子称赞他“九合诸侯”、“一匡天下”。 除此之外,他还留下了“一箭之仇”“老马识途”“庭燎招士”等典故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齐桓公(姜姓齐国第十六任国君)”的信息,请点击:齐桓公(姜姓齐国第十六任国君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