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龙(白垩纪晚期的恐龙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甲龙,是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鸟臀目 甲龙科 装甲恐龙。体长为5-6.5米,体重约4吨;腿短、脖短、头颅宽阔;身体由几百片骨板覆盖,骨板表面光滑,呈横向排列;眼睛上方也具骨板,只有腹部无保护结构;体型较宽,尾巴较短且粗,尾巴末端有尾锤。 甲龙是最早被发现的恐龙之一,最初被描述和命名为“森林蜥蜴”。 因其身体笨重,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,形似坦克车,又称“坦克龙”。
甲龙曾分布于北美洲, 在美国、墨西哥、玻利维亚等国也有化石分布。 甲龙栖息于树林, 在其生活的地区,气候温暖湿润,植物种类多样。 在遇到危险时,甲龙会收拢四肢蜷在地上,或用尾锤攻击对方。 甲龙是草食性恐龙, 以嫩枝叶或多汁的根茎为食。
甲龙生活在距今约6800万-655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。 1906年在北美蒙大拿州的地狱溪地层发现甲龙的化石,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巴纳姆·布朗于1908年命名;化石包括头颅骨的顶部、脊骨、肋骨、部分肩胛骨及装甲, 虽然甲龙的骨骼没有完整地被发现,但它常被认为是甲龙的原型。 甲龙家族有两个群体,一个是甲龙科,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1.7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;另一个是结节龙科,是最早出现在侏罗纪的甲龙群体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甲龙(白垩纪晚期的恐龙)”的信息,请点击:甲龙(白垩纪晚期的恐龙)百科

 Simone
Simone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