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红隼(隼科隼属鸟类)

红隼(隼科隼属鸟类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红隼(隼科隼属鸟类)

红隼(学名:Falco tinnunculus) ,别名茶隼、红鹞子 、黄燕等 ,是隼属的一种中小型猛禽 。红隼的体长为31~38cm,翼展为69~74cm ,体重在140~300g之间,雌性体重会比雄性重约20% 。雄鸟头顶、头侧、后颈和颈侧呈蓝灰色,带有细黑色羽干纹 ,前额、眼先和眉纹为棕白色,胸部、腹部和两胁为棕黄色或乳白色,带有黑褐色纵纹。背部、肩部和翅膀为砖红色 ;雌鸟上体为棕红色,背部至尾上覆羽具有粗著的黑褐色横斑;尾巴棕红色,具9~12道黑色横斑和宽的黑色次端斑,以及棕黄白色的尖端,翅上的覆羽与背部同为棕黄色 。相较而言,雄鸟的颜色更鲜艳 。

红隼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、北非、大西洋岛屿、日本和印度北部 ,常栖息于山地森林、森林苔原、低山丘陵、草原、旷野等各种生境中 ,喜欢开阔的原野 。大多数种群为留鸟,但北部繁殖种群会南迁到中非、印度和斯里兰卡越冬 。红隼是肉食性鸟类,主要捕食小型哺乳动物,也包括雀形目鸟类、蛙、蜥蜴和昆虫等 ,每只成鸟每年约消灭害鼠438~548只 。该物种飞翔力强,喜逆风飞行,飞行轻快,经常悬停 ;且具有明显的领地性,对同种和其他大中型鸟类均表现出明显的驱赶行为 。红隼为单配制,但也存在婚外配行为以及“一雄二雌”配对繁殖的现象 。

尽管在部分地区,红隼的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,但因分布范围广,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,在IUCN中等级为无危(LC) 。在中国,于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;2023年,红隼被列入CITES附录Ⅱ,相关国际贸易被禁止 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红隼(隼科隼属鸟类)”的信息,请点击:红隼(隼科隼属鸟类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