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蓍草(菊科植物)

蓍草(菊科植物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蓍草(菊科植物)

蓍草是菊科蓍属植物多年生草木,茎直立,密生柔毛,上部分枝;叶互生,无柄;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;总苞球形,苞片长椭圆形;边缘舌状花花冠矩圆形,白色;中央为管状花,白色,花药黄色,伸出花冠之外;瘦果扁平,椭圆形有翅,无冠毛; 花、果期七至九月。 “蓍”字有一个"耆"字偏旁,而"耆"在古代通常是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;因为这种草活得比较长,人们才给它加了一个代表老人的"耆"字偏旁。

蓍草产于中国的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等省区,多生于沟谷、山坡湿草地或灌木丛中。 蓍草喜阳光,耐半阴;喜温暖,耐寒;耐旱,喜湿润,怕积水;喜肥沃土壤。蓍草用播种、扦插、分株的方法繁殖。

蓍草味辛、苦、微温,有毒;有祛风止痛,活血,解毒之效。 《四川中药志》中记载蓍草:“治跌扑损伤,症瘕痞块,并涂痈肿。” 因著草具有花期长、花色多和耐旱的特点,园林中可作为花坛布置材料和作切花栽培;蓍草有地被的特性和对肥水的需求量较少,被称为城市绿化中的“节水植物”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蓍草(菊科植物)”的信息,请点击:蓍草(菊科植物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