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振(明朝宦官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王振(?-1449年),蔚州(今河北蔚县)人。明朝初年宦官。与明宪宗时的汪直、明武宗时的刘瑾、明熹宗时的魏忠贤并称为“明朝四大宦官”。
王振本为落第秀才,略通经书,后为教官,中举人,传闻他自阉入宫。他善察人意,受明宣宗喜爱,被授为东宫局郎,服侍太子朱祁镇,被称为王伴伴。宣德十年(1435年),英宗即位,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。他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,劝英宗以重典治国,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“三杨”等齐心辅政,故而不能干预政事。正统七年(1442年),张太皇太后死,“三杨”亦相继老死。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,大兴土木,被英宗称为先生。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,争相攀附。
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朱祁钰下令将王振家族一律处斩,并籍没其家产。天顺元年(1457年),英宗复辟后,下诏为王振正名,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,祭葬招魂。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,以祭祀亡灵。
(概述图:王振北京智化寺石刻像,明天顺三年(1459)九月九日刻,然胜撰并正书)
想要了解更多“王振(明朝宦官)”的信息,请点击:王振(明朝宦官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