麝(偶蹄目麝科麝属动物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麝是偶蹄目麝科麝属哺乳动物, 别名射父、香獐、麝獐。 关于麝的名称由来,李时珍说麝的香气能向远处播散,所以叫麝;也有人说麝父之香来射,故名。它的外形像獐,俗称香獐。梵书上把麝香叫莫诃婆伽。 麝形状像鹿而小,后肢明显长于前肢;雌雄头上均无角;四肢趾端的蹄窄而尖,侧蹄特别长;全身褐色,密被波形中空的硬毛,只有头部和四肢被软毛;耳长直立,上部圆形;眼较大;吻端裸露;尾短;通体暗褐色。
麝在中国分布广泛,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森林、灌木林、高山草甸。 性怯懦,听觉、嗅觉发达。吃菊科、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、地衣、苔藓等,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。独居生活,颇警觉;行动敏捷,喜攀登悬崖,常居高以避敌害,喜跳跃。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、岩石上标记领地。 1.5岁性成熟,雌性可以接受交配,每年10—12月为发情交配期,受孕的雌性在6个月后产仔。头次参加繁殖的雌性产1仔,但年龄大的雌性一胎产2仔。
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能分泌和贮存麝香,有特殊香气,可制香料,也可入药。 麝肉性平和。麝香解毒,杀虫,消炎,辟秽,治胃病。 中国从20世纪50年末开始进行人工养麝的实验,60年代初相继建立起人工饲养种群。但在饲养技术、繁殖技术及提高麝香产量技术等方面都没有取得突破,饲养种群的规模扩展缓慢。人工饲养种群的麝香产量还不能满足医药行业的需求,需要用人工合成的麝香酮替代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麝(偶蹄目麝科麝属动物)”的信息,请点击:麝(偶蹄目麝科麝属动物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