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蚯蚓(无脊椎动物)

蚯蚓(无脊椎动物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蚯蚓(无脊椎动物)

蚯蚓,是寡毛纲正蚓科正蚓属的无脊椎动物。 体圆柱形,长11-38厘米,宽5-12毫米,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;头部包括口前叶和围口节两部;围口节腹侧有口,上覆肉质的叶;背部紫灰色,后部色稍淡,刚毛圈稍白,14-16节;雌性生殖孔1个,雄性生殖孔1对。 李时珍曰:“蚓之行也,引而后申,其蝼如丘,故名蚯蚓。”

蚯蚓的分布很广,几乎遍布全世界。已知的蚯蚓有3000余种,其中约3/4是陆栖蚯蚓,中国的蚯蚓有170多种。 常栖息于温度较高、腐殖质较多的表层土壤中,一般在树叶堆、长期堆积的畜粪堆及烂稻草下面的土层中生长,栖息深度一般在15-20厘米,昼伏夜出,对光线非常敏感,怕光、怕盐、怕单宁味,在干燥环境集抱成团,不吃不动,以减少消耗。蚯蚓以腐烂的落叶、枯草、蔬菜碎屑等有机物为食。蚯蚓繁殖快,一年产卵4次,平均繁殖50-100条。寿命一般为1-3年。

蚯蚓被中医学上称为地龙,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,《千金方》《本草纲目》等医药著作描述了蚯蚓的入药及药用。 蚯蚓味咸、性寒,通调两路,有清热、平肝、止喘等功效,用于治疗惊风抽搐、目赤、中风等症。 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,是良好的蛋白质饲料,畜禽饲喂可促长、催肥、增蛋。蚯蚓可以疏松土壤、改进团粒结构,改良土壤酸碱性和提高肥力,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,保持土壤的湿润,增加作物产量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蚯蚓(无脊椎动物)”的信息,请点击:蚯蚓(无脊椎动物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