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圣叹(明末清初历史人物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金圣叹(1608年~1661年),字若采。一说原姓张,明亡后改名人瑞,字圣叹,自称泐庵法师。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,著名的文学家、文学批评家。
金圣叹少有才名,入清后,绝意仕进。后评点《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》《才子必读书》《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》等,皆颇得声名于世。顺治十八年(1661年),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,鞭打百姓,亏空常平仓的漕粮,激起苏州士人愤怒。金圣叹带领士人到孔庙聚集,悼念顺治帝驾崩,借机发泄积愤。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,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,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,于七月十三日行刑,是为哭庙案。
金圣叹强调人物描写必须合乎人情,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,因而主张用“极近人之笔”写出“极骇人之事”。指出情节应围绕主要人物性格的塑造,情节就是典型性格的历史。认为情节的惊险性和传奇性能引起读者的美感享受,又认为情节的传奇性不能脱离现实性。其思想对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、张竹坡、脂砚斋等影响极大。著作除《水浒传》评点、《西厢记》评点外,另有《金圣叹全集》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金圣叹(明末清初历史人物)”的信息,请点击:金圣叹(明末清初历史人物)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