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散性血管内凝血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,DIC),是指在许多疾病基础上,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,导致凝血活化,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、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,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,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。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速度分为急性型、亚急性型、慢性型;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代偿情况可分为失代偿型、代偿性、过度代偿型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有很多,包括严重感染性疾病、产科疾病等,且疾病过程中缺氧、酸中毒等因素也可促进其发生和发展。
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症状多样,除了有原发疾病临床表现以外,常有出血、休克等表现。高危人群包括急性严重感染、创伤患者,以及患有恶性肿瘤、血液病等疾病的患者。
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为序贯性、及时性、个体性及动态性,主要治疗包括基础疾病的处理及诱因清除、溶栓治疗及对症处理等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其基础疾病均有较高死亡率,大部分患者的死亡率为31%~86%,其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严重性明显相关。并发症包括血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,如心梗、脑梗等。该病通过防止原发病和改善微循环进行预防,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。
近年来,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,人们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子机制了解逐渐深入,这将帮助人类进一步预防与治疗此疾病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”的信息,请点击: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百科